搜索

入画清风心不老,墨池明月梦常新 纵晓林书画新作

2025-4-29 04: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 评论: 0

摘要(徐淮网 贾成涛) 纵小林,号松风轩主,又号无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新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欧亚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纵小林1943年出生于安徽萧县一书香世家,先生 ...
 (徐淮网 贾成涛) 纵小林,号松风轩主,又号无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新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欧亚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纵小林1943年出生于安徽萧县一书香世家,先生自幼秉承家学,潜心书法,先后师从胡叙之、钱书樵等书界名流,经翰墨历练,始终专心治艺。纵小林先生以魏碑见长,并涉及南帖北碑诸体。其艺术风格独特,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得到“苏鲁豫皖一支笔”的美誉。启功曾书“自强不息”予先生自勉;刘开渠用“笔劲墨润”称赞先生;刘炳森书“雅望所成在有久远之志,非一时之巧也”与先生共勉;尉天池曾予先生“酿得百花成蜜后,泯其形迹于天俦”,对先生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

纵小林先生先后被“中国当代文艺家词典”“中国当代书法界名人词典”收录。2016年4月28至29日,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连续两天报道纵先生书法艺术。先生留下墨宝众多,其中包括淮海烈士纪念塔、云龙山兴化禅寺、狮子山楚王陵、戏马台、彭祖园、青山公园、小南湖等主要景点;2007年5月完成十米长卷《深圳赋》;2007年6月创作《中国矿业大学百年记》;2008年受江苏省公安厅邀请,在南京雨花台创作了高达6米的《江苏公安英烈碑》。

入画清风心不老,墨池明月梦常新纵晓林书画新作

决定出这本书画集并不是纵晓林老师许久的想法,而恰恰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纵晓林老师激情的创作,收获了极为丰硕的心力成果,集结成册作为对自己前一本专集——《沧桑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自己“吾生九万”——“寿日三万、废字三万、废画三万”的岁月回响。

甲辰之年,纵晓林老师已经是83岁高龄。过了耄耋之年的纵晓林境遇尤其艰难,一场作品署名权的诉讼历时15年,坎坎坷坷、百般波折,此时进入了最后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纵晓林情绪起伏极大,有过拍案而起、慷慨陈词,也有过沉郁愤懑、毅然离席,耿直刚烈的“铜豌豆”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在这样的情绪极度亢奋中,纵晓林老师仅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完成了50余幅书画作品;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还都是精品,是纵晓林老师人生艺术创作的又一次巅峰。说到这其中的原因,一是纵晓林老师艺术造诣的纯熟至臻,更重要的是激昂的情绪不断触发他创作的冲动,胸中有意,不吐不快,如洪水滔滔,奔泻而下。

纵晓林老师坦言,没有这个时期的书画创作就无以安顿当时愤懑的心。从“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的苦闷,到“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的超脱,在笔墨流动的世界里,纵晓林老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世道人心对话,感受到心宽如海的豁达、心净如莲的高洁以及心安如归的宁静。古往今来,传世的艺术创作往往都是在逆境中产生的,是逆境里开出的花朵。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纵晓林老师这两个月集中创作的书画作品皆属于此类,是逆境中的爆发,这种逆境中的爆发实则是艺术家用创作对抗生命困境的本能反应,是艺术家捍卫心灵的精神铠甲。

在纵晓林老师50余幅作品中,一半是画,一半画里几乎又都是竹。本来就爱画竹,今之境遇,纵晓林老师对竹更加爱之弥深,情之弥笃。“我自不开花,免撩风与蝶”“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竹子是感物喻志的象征,其本固、性直、心虚、节贞等特点成为纵晓林老师深入骨髓的最爱。“何可一日无此君”。与以往不同的是纵晓林老师这次画竹的题材,全是傲雪斗霜的雪竹、雾竹、风雨竹。其中尤为传神之作是一幅《风雪冰冻竹》——前无古人的写竹题材,也是纵晓林老师平生第一次、唯一一幅的冻竹。本来是意想画一幅雪竹,不曾想,手与神运,境从心得,渐成了一幅风雪冰冻竹的模样,真可谓法外生趣,凛然化机。之后,纵晓林老师再想画一幅,结果怎么也出不来这个效果了。

纵晓林老师书法新作里又有新鲜活泼的生机。二十多幅书法作品,大多还是楷书纵晓林老师篆隶草行楷诸体皆能,尤以楷书名于世,三十多年前就有美誉“楷书一支笔”。今日的纵晓林楷书愈发显示质朴森严的风神,在笔锋游走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更有突破的是纵晓林老师的篆隶结合,浑穆朴茂墨韵、气韵和意境具现,呈现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晚年的纵晓林对生命与书艺不断反省彻悟,终将生命之真与书艺之真打通,在其点画中留出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其书如老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

纵晓林老师书法新作所书内容有自拟或古人诗词对联,还有友人赠诗等,其中很多是咏梅咏雪、秋风暮歌,这些内容是最能体现纵晓林老师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如“雪压风摧直节不曾屈,天寒地冻虚心仍未移”“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这些作品正是纵晓林老师在逆境蛰伏时仔细打磨出来的,雄毅、深沉、内敛但精致,笔墨毫端里有着汹涌的情感激流。纵晓林老师书法最能彰显其性格的就是“书法有骨”,“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可以这样总结纵晓林其人其书:书法里的骨气、骨子里的硬气、硬冷里的侠气。说到“骨子里的硬气”,纵晓林老师骨头是最硬的,这个硬来自他生活逆境的磨练,还来自于他一辈子性格的过刚过直。纵晓林老师是典型的诗书传家,他的书画基因全是来自严格的家教传承。父辈三人皆以书画诗词闻名乡里。父亲受过迫害,与母亲一起关牛棚睡泥地10余年,双腿患上严重风湿病不能站立。一天,不满20岁的纵晓林手推平板车,走过泥泞的土路,步行20多里,给父母偷偷送棉被,结果被看守的人撞到,一顿拳脚加一通辱骂,棉被被扔在泥窝里。多年后时代变迁,纵晓林亲笔写信为父母申诉平反,不曾想,这封信被当时的何赋硕老市长看到,大为惊艳其毛笔小楷书法之美,于是惜才的他,把二十出头的纵晓林借调到政协机关。此后,纵晓林楷书名震彭城,云龙山、戏马台、彭祖祠、淮海烈士纪念塔等名胜景点全部留下纵晓林的墨迹。

中国矿业大学通过人才引进把纵晓林聘为书法教师。从此纵晓林与书法结为终生之缘将书法灌注到自己的全部生命,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可谓是彻底接下了父亲的衣钵。其父也是平反后重新回到教师岗位,春蚕丝尽、蜡炬泪干,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倒在大学老师的讲台上。纵晓林老师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来自于他骨子里面的硬气,这个硬气就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对生活挫折的百折不挠。22年前,曾有作家写过纵晓林,“纵晓林的性格是什么?他度过的六十个春秋处处写满了这两个醒目大字——刚直!刚直,是他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倾诉,是他坦荡磊落生命的尽情外展,是喜怒爱恨如泾渭分明般的鲜明情感指向,是坚定、强烈的敏感而不是对一切都熟视无睹的麻木!”说到纵晓林老师性格的刚直,在书画圈里也是有名的。纵晓林从不懂什么是附和,什么是看人说话。与其交谈,他只知道自己要痛快淋漓地表达,直抒胸臆,口无遮拦,开口两句话,其观点、态度尽出;重要的是,随着纵晓林老师年事已高,对书画圈里的争名夺利,对书法殿堂里的丑书怪书,就更加无法容忍,不吐不快。如此可想,他会开罪多少人,给自己招惹多少麻烦。可是,纵晓林老师就是愿意选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因为这就是他——纵晓林。

纵晓林老师常说,“我是一个能让人看到心跳的人。”就是因为能看到他的心跳他的圈子里,单纯的就是黑白两色,要么是挚友,要么是对手。黑白两色都要归于一个“真”字,真心换真情,挚友之交是纵晓林老师心底里最柔软、最温暖的地方。

纵晓林老师一生最难忘的是40年前与启功老前辈的交往。那段时间,正值壮年的纵晓林去北京—一拜访赵朴初、李可染、刘炳森、刘开渠、马世晓等诸位艺界泰斗。见到启功老先生时,纵晓林尊称“启功老师”,先生随即也回了一声“纵晓林老师”,这让当时的纵晓林受宠若惊。先生比纵晓林整整大了30岁,年龄差了一代人,而且当时的启功身份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对于纵晓林来说是泰山一般的存在。老先生如此谦卑对待小辈的纵晓林,让纵晓林震动很大。之后,在老先生的家里,先生与纵晓林畅谈许久,话题从书法,到治学、教书,到人生。两人有太多相似的经历,说不完的话:少时都是立志在画画上能有成就,没想到书法成了一生职业;成长都经历了家庭的磨难、世事的沧桑;还都有过文革抄写大字报反而长进了书法功力的经历;还有对时人时事的看法,对艺术界的评价,诸多心通之处。启功老先生当场给纵晓林题赠墨宝5幅,而且分文不取。临走时,先生坚持把纵晓林一直送到家门口。出来时,纵晓林才想起来还有等在外面的爱人,此时的爱人已经在春寒细雨里淋了整整三个小时。与启功老前辈交往,让纵晓林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家”,——“大家”不是你所在领域占有的地位,而是学识,更是人格修养!

多位徐州市退休领导为这纵晓林老师撰文,称其为“古道热肠,性情中人”。虽身为现代大学的教授,但纵晓林骨子里有古风侠义之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很难相信这最世俗市井的事就能发生在纵晓林老师身上。一次纵晓林在路上见一腿残人士被两地痞欺负,挺身而出欲主持公道,结果,自己被二人痛打一顿,而被帮助的残疾人早已不知去向。回到家时,看到纵晓林眼圈红肿、一身泥污的狼狈相,爱人好一通数落。当然,纵晓林的义气、热心肠更多的是体现在推举书界新人和对学生的帮扶解困上为支持德才有为的书法新人,纵晓林老师总能仗义执言。对待学生,更是像对待自己的晚辈一样爱护有加,关心学习,更加关心生活、关心成长。正因如此,许多学生与纵晓林老师结下了几十年的师生情谊。有的学生因为纵晓林老师的鼓励和支持,逆境时奋发而改变人生命运;有的学生因为纵晓林老师诗书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时任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邹放鸣曾经撰文说:“纵晓林先生在中国矿业大学执教多年,一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受其惠泽者众多,其中亦有在书法界崭露头角、颇具影响的中青年书法家。”纵晓林老师自作七绝:矿大授徒日暮忙,三千弟子竞流芳;书法碑刻传天下,晚景抒怀乐福康。纵晓琳老师是位诗书画印俱佳的四能艺术家,虽不能称“四绝”圣手,但“四能是当之无愧的。纵晓琳老师将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处处彰显笔墨才情;书画自不必多说,就是诗文和篆刻那也是“乃见天趣”,被业界称颂。另外,纵小琳老师还有“一能”是好多人不知道的,那就是京剧。书画之余,纵晓林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唱上两段京剧。“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书法和京剧是国粹,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两方面造诣俱佳,是中国传统文人为之追求的美事。曾几何时,“皮黄合流”“徽京嬗变”,当年的北大、清华等学子们都以“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为时尚。被称为京胡圣手的燕守平和马连良大师女儿的马小曼夫妇,称赞过纵晓林老师唱腔“有马派韵味”。同样是京剧票友的已故徐州市副市长高之均,曾给纵晓林老师赠联“书画可修身与心,皮黄有气长精神”。

每到周末傍晚时分,飞霞满天,在纵晓林老师家附近的龙腰山公园,远远就能听到高亢激扬的京剧唱腔。伴着极其响亮的扩音喇叭,声音是那么得肆意张扬,好似旁若无人,抑扬顿挫,如龙腾九天、震撼人心;再循着声音,你一定会看到一位老者独立池塘边,红光满面,仰面朝天,手持话筒,放声高歌,——这就是晚年的纵晓林无论多忙,无论寒冬酷暑,唱戏是每周必做的功课,他说,“以后的生活还要唱着过!”纵晓林老师的率气童真真的不关乎年龄,纵然八十多岁,依然没有世故圆滑的成熟。做人之要,与其练达,不若朴诚。有位名人晚年在《艺术与生活》自序里写到,“至于成熟那自然是好事,不过不可强求,也似乎不是很可羡慕的东西,——成熟就是止境至少也离止境不远。”

( 作者:赵进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